定義未來出行 尋找博世智能座艙的內核
【太平洋汽車網(wǎng) 技術頻道】車用多媒體這個概念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,但如果談到這一概念最早引入,那還要追溯到雪佛蘭于1924年搭載的車載收音機,而后寶馬在車內配置了液晶屏,使得“車用多媒體”漸漸讓普羅大眾知曉。
從發(fā)展的角度來看的話,現(xiàn)在車用多媒體的概念在漸漸弱化,智能座艙慢慢成為了集大成者。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——博世集團(下簡稱博世),其對智能座艙一直在進行“低調”;“縝密”;而又“豐富”的研發(fā)。博世也是于今年7月31日才成立博世未來駕艙(上海)技術中心,這里的辦公面積2500平米,是博世汽車多媒體事業(yè)部設于中國,除了蘇州、蕪湖以外的第三個技術中心。
本次的講解會干貨十足,據(jù)了解,這個坐落于上海張江軟件園的博世未來駕艙(上海)技術中心實力強悍。這一中心擁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工作年限超15年的老技術骨干,并且基本做到了10年以上員工全覆蓋。同時該技術中心的負責人表示,大家都是以創(chuàng)業(yè)的姿態(tài)在進行科研,總之工作氛圍和實力都是雙“在線”。
說完大致的技術中心背書,我們聊一聊智能座艙到底是什么?那么就先來看一小段博世官方的小視頻,具象化地看看他們對于未來智能座艙的圖像表達:
根據(jù)博世高級產(chǎn)品經(jīng)理王楠表示,博世認為智能座艙的發(fā)展分為四個等級,一:電子座艙。二:智能助理。三:人機共駕。四:第三生活空間。
從更詳盡的角度來說,第一階段則是側重于單一ECU,單一功能的多樣化,還未進行成熟的融合;第二階段則是以人為主,對于座艙內的娛樂和“知性”要求更高。當然從目前的大環(huán)境來看,大多數(shù)的“座艙”目前還在第二階段,也是現(xiàn)階段量產(chǎn)的主要目標。
而第三階段則是會更多關注于動力單元的主動把控,同時對于主被動安全的集成高度更高,以求達到防止事故發(fā)生的目的。第四階段則是打造所謂的“第三生活空間”,主動關懷,自主推送與幫助服務。更智能得進行定制化習慣,與車外的智能硬件進行結合。
目前智能座艙的電器架構還處于分布式E/E,也就是各個功能的控制器各自獨立配置。未來短時間之內會朝向域控制器EE架構,將數(shù)量龐大的控制器分域管理再整合,以應對智能座艙越來越強大的功能,確保足夠的算力與運作效率。
而在未來,最終會逐漸朝向中央集中式EE架構,域控制器與車輛中央計算器會與云端一同肩負起計算的責任,以應對V2X時代萬物互聯(lián)的發(fā)展。這一概念對于未來移動互聯(lián)通信的要求也會更高,而這套概念也會是智能座艙最終的研發(fā)訴求。
>>點擊查看今日優(yōu)惠<<